首頁 新聞 羅德·塞林的《孤獨者》僅播一季後被砍:對CBS而言過於深思熟慮

羅德·塞林的《孤獨者》僅播一季後被砍:對CBS而言過於深思熟慮

by Hannah Aug 10,2025

1945年2月,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20歲的羅德·塞林每天面對死亡。像無數士兵一樣,他經歷了無情的戰鬥。在馬尼拉的一場激烈戰鬥中,一名日本士兵瞄準了他,塞林準備迎接終結。

「他心想,『這就是結局,我完了,』」《暮光之城伴侶》的作者馬克·齊克里在接受IGN採訪時說道。「他確信自己的人生即將結束。」

一位戰友的迅速行動救了塞林,在敵人開槍前將其擊斃。

「那種認為自己即將完蛋的時刻一直伴隨著他,」齊克里解釋道。「如此深刻的經歷會塑造你的人生。」

戰後,塞林回到家鄉,成為電視編劇聲名鵲起,贏得了電視黃金時代「憤怒的年輕人」的稱號。他的戰時創傷融入作品,從《暮光之城》的經典劇集到鮮為人知的西部劇《孤獨者》,這部僅播一季的劇集反映了他對正義的深刻感受。

羅德·塞林在《孤獨者》的宣傳照中。(照片由CBS經Getty Images提供)

電視的黃金之星

《孤獨者》的首播「號角的回聲」於1965年9月18日在CBS播出,介紹了由勞埃德·布里奇斯飾演的內戰老兵威廉·柯爾頓上尉。開場字幕設定了背景:「在內戰的血腥戰鬥後,無數不安的男人漂流向西部……」

柯爾頓的旅程呼應了塞林戰後的經歷,儘管他花了數年才到達好萊塢。

「每個十年都為塞林帶來新篇章,」齊克里說道。1950年代,他是電視的「黃金男孩」,最高薪的編劇,獲得六項艾美獎,超越當時任何編劇。

塞林在直播選集劇中大放異彩,這是一種如今罕見的電視形式,類似於劇場。「他是電視的阿瑟·米勒,」齊克里說,提及《模式》、《重量級安魂曲》和《喜劇演員》等作品。然而,與審查機構在政治和種族等爭議話題上的鬥爭令他沮喪。一部受艾美特·蒂爾謀殺案啟發的劇本被網絡和贊助商大幅修改,塞林覺得被「屠戮」了。

「他撞上了牆,」齊克里說。「所以他轉向科幻、奇幻和恐怖題材,以繞過審查來說他想說的話。」

「外星人能說出政治家不能說的話,」《我所知的他:我的父親羅德·塞林》的作者安妮·塞林回憶道。

於是,《暮光之城》誕生了,這部熱門劇集讓塞林獲得完全的創作控制權,並作為主持人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

塞林主持《暮光之城》。(來源:CBS)

但隨著《暮光之城》在五季後結束,控制權逐漸喪失。「他筋疲力盡,」齊克里說。「他覺得自己的寫作質量下降,就像有兩個自己在劇本中爭吵。」

《孤獨者》的到來

在《孤獨者》的首播中,柯爾頓為一名虛弱的聯邦老兵(惠特·比塞爾飾)辯護,當時一名惡霸嘲笑他並褻瀆他的旗幟。作為內戰中的聯邦士兵,柯爾頓出手不是為了政治,而是為了保護弱者,反映了塞林自己的道德觀。

勞埃德·布里奇斯在《孤獨者》中飾演威廉·柯爾頓。該劇有槍戰——只是對網絡的口味來說不夠多。(照片由CBS經Getty Images提供)

「爸爸有著深刻的正義感,」喬迪·塞林說。「他寫的每個故事都在評論人性。」

「羅德利用《孤獨者》來探討種族主義和反移民情緒等問題,」齊克里說。「但在60年代,只有三個網絡,得罪錯誤的人可能終結你的職業生涯。」

CBS想要一部簡單的西部劇,每週有槍戰,而不是塞林的哲學困境。「他們期待動作,而不是內省,」齊克里指出。「他們請羅德·塞林來,難道不知道會得到什麼嗎?」

「網絡想要像《襯裙聯結》或《Bonanza》這樣安全的節目,而不是引發投訴的節目,」齊克里補充道。

在試播集裡,回憶揭示了柯爾頓在戰爭最後一天出於自衛殺死一名年輕士兵的創傷,這促使他放棄軍旅生涯,儘管有晉升機會。槍戰存在,但不是CBS渴望的那種。

「羅德不再是黃金男孩,」齊克里說。「電視正在變成產品,而非藝術,他面臨越來越多的不尊重。」

你最喜歡的羅德·塞林項目是什麼?

回答查看結果

持久的戰爭

在《孤獨者》中,威廉·柯爾頓承載著內戰的情感創傷。對塞林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最初他計劃從事與兒童相關的工作,但在大學轉向文學以處理創傷。

「他需要釋放出來,」安妮·塞林說。「他會從敵人攻擊的噩夢中驚醒。」

「從田園詩般的童年到高中畢業後立即面對戰爭的恐怖,這改變了他,」喬迪·塞林說。「寫作成了他應對的方式。」

戰爭的影響滲透到他的作品中,特別是在《暮光之城》中。在《紫色遺囑》中,威廉·雷諾茲飾演的二戰中尉在死亡前看到臉上的光芒。到劇集結束,他看到自己臉上的光芒,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塞林在戰鬥中可能感受到的順從。

「它如此生動地捕捉了戰爭的疲憊和恐懼,」齊克里說。「你能感覺到作者親身經歷過。」

塞林為《孤獨者》的26集寫了15集,柯爾頓的戰爭經歷始終存在,儘管劇集轉向他追求行善的旅程。在《晚禱》中,傑克·洛德飾演布克牧師,一位拒絕殺戮的前聯邦上尉,即使刺客追殺他。在《傷者之一》中,柯爾頓遇到阿加莎·菲爾普斯(安妮·巴克斯特飾),她的丈夫約翰·菲爾普斯上校因戰爭創傷而精神恍惚,可能是PTSD。一段深刻的對話捕捉了塞林的洞察力:

菲爾普斯:「我有時覺得一個人可能因殺戮而死,也可能因被殺而死。」
柯爾頓:「這是區分人類與動物的特徵之一。」

「爸爸在柯爾頓身上看到了自己,」喬迪·塞林說。「一個為無權無勢者而戰、糾正錯誤的正義之人。」

在《萊繆爾·斯托夫的歸鄉》中,柯爾頓幫助一名非裔美國聯邦士兵(布洛克·彼得斯飾),他是一名前奴隸,其父親被類似KKK的團體私刑處死。劇集以悲傷的結局,柯爾頓安慰道:「萊繆爾·斯托夫,你並不孤單。」

羅德·塞林。(照片由CBS經Getty Images提供)

「他的經歷塑造了《孤獨者》,」安妮·塞林說。「但CBS因其缺乏暴力而取消了它,拒絕了他從《暮光之城》帶來的主题。」

CBS與塞林發生衝突,《孤獨者》於1966年3月12日結束,僅播出六個月。此後很少重播,因集數不足以進行聯播,但後來由Shout! Factory發行DVD。對於塞林、《暮光之城》或經典電視的粉絲來說,這是一顆值得發現的隱藏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