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遊戲電腦時,選項範圍涵蓋從外星人等品牌的大量生產預製系統,到高階精品組裝機。Origin Millennium 取得了巧妙平衡,提供高端效能,卻沒有像 Maingear 或 Falcon Northwest 這類競爭對手那般奢華的設計風格。
Origin Millennium 是一款堅固、可自訂配置的遊戲主機,採用標準組件建造。它提供了無憂的使用體驗,讓使用者免於組裝和整線的複雜性。然而,請做好搬運其沉重木箱的挑戰準備,正如我將它搬回公寓時的親身經歷。
購買指南
Origin Millennium 的起價為 2,788 美元,但這個基礎型號配備了 Intel Core i5-14600K 且沒有獨立顯示卡,與其價格不太相稱。幸運的是,Origin 的網站允許廣泛的自訂,讓您可以根據需求調整組件。請注意,更高階的配置會顯著增加成本。
Origin Millennium – 圖庫


檢視 8 張圖片



設計與規格
Origin Millennium 是一個龐大的機器,安裝在全塔式 ATX 機殼中。Origin 在每個角落加裝了鋼條,增強了其威猛的存在感。空機殼重達 33 磅,裝入像 MSI RTX 5090 Gaming Trio 這樣的高階組件、電源供應器和 360mm 一體式水冷後更是沉重。搬動它,特別是連同木箱一起,需要有人協助才能送到我三樓的公寓。
角落的鋼條在需要接觸內部時造成了一些不便。雖然評測單元的配置可能多年內無需升級,但日常維護仍需打開機殼。後左側的鋼條阻礙了玻璃側板的拆卸,使得移除過程相當彆扭——在初次設定時,當側板刮到鋼條時,我忍不住皺了眉頭。
這些由內六角螺絲固定的鋼條是可以拆卸的,但這為了一台遊戲電腦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煩。一旦進入內部,寬敞的空間令人印象深刻。即使安裝了 14 吋的顯示卡,充足的空間仍能確保出色的氣流。Origin 一絲不苟的線材管理將大部分線纜隱藏在主機板托盤後方,並透過橡膠護套整齊地佈線至目的地。

為了隱藏線纜,Origin 做出了一個非傳統的選擇。三個 120mm 前方進氣風扇以及前面板連接線的線材,是從機殼下方的外部進行佈線。這創造了整潔的內部空間,但也留下了一束線纜容易遭到勾絆——這種方法可謂創新,也帶有風險,很可能兩者兼具。
在配置過程中,您可以選擇將前面板連接埠和電源按鈕置於頂部或底部。我的評測機是設置在底部,這對於桌面擺放來說是理想的。偏好將主機放在地上或客廳的使用者,則可以選擇連接埠在頂部的配置。前面板提供了四個 USB-A 和一個 USB-C 連接埠,足以滿足大多數需求。後方配備了華碩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主機板,提供了四個 USB-C 連接埠、六個 USB-A 連接埠、兩個乙太網路埠和一個用於內建顯示的 HDMI 埠。RTX 5090 則增加了三個 DisplayPort 和一個 HDMI,這是 Blackwell GPU 的標準配置。

自訂選項
評測單元的配置雖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對大多數使用者來說可能過剩。Origin PC 的優勢在於其接單生產模式,允許精確選擇組件。測試的這套配置定價為 7,241 美元,保證了長久的效能壽命,但並非人人都需要。
一個更均衡的選項,配備 AMD Ryzen 5 9600X、32GB 記憶體和 AMD Radeon RX 9070 XT,以 3,392 美元的價格提供了 4K 遊戲能力。雖然仍然是高階價位,但這個選項更為實惠。自行組裝類似的中階系統可能花費約 2,397 美元,這意味著您支付了大約 1,000 美元給 Origin 用於組裝。我所測試的高階配置,若使用現成零件自行組裝,成本大約是 6,506 美元。
這筆溢價不僅僅涵蓋組裝。Origin 包含了一年保固(預製電腦常見),外加終身支援,為未來的問題提供免費協助。您甚至可以將系統寄回進行免費升級,只需支付新組件的費用即可。
木箱雖然笨重,但確保了無與倫比的運送安全,儘管其重量需要您付出額外的力氣或運費。這是否合理取決於您對電腦組裝和維護的熟悉程度,以及您對 Origin 優越線材管理所賦予的價值。
效能表現
海盜船提供了一台配備 Nvidia GeForce RTX 5090、AMD Ryzen 7 9800X3D 和 64GB 記憶體的 Origin Millennium,使其成為一台效能猛獸。在這個價位下,頂尖的效能是預期之中的。
在 4K 解析度下測試,大多數遊戲在不開啟幀生成的情況下均超過 100 fps。只有《刺客教條:影》(75 fps)和《戰慄深隧:流亡》(97 fps)未達標。後者是一款支援光線追蹤但未開啟升級技術的遊戲,且依賴舊版 DLSS,這解釋了幀數較低的原因。

在《刺客教條:影》中,75 fps 確保了流暢的遊戲體驗,但啟用幀生成可將其提升至 132 fps,延遲時間從 33ms 增加到 42ms。這個增加對大多數人來說微乎其微,尤其是在單人遊戲中。《電馭叛客 2077》在「光線追蹤:超級」設定下,並於效能模式開啟 DLSS 進行測試,在未啟用幀生成時達到了 127 fps 和 23ms 的延遲。啟用 4 倍多重幀生成後,幀數飆升至 373 fps,延遲為 28ms——這已經超出了 240Hz 顯示器的顯示能力。
即使不啟用幀生成,在《電馭叛客 2077》中達到 127 fps 已經非常出色。擁有這樣的配置,目前沒有任何一款遊戲需要您為了效能而犧牲畫質,即使在要求苛刻的遊戲中也是如此。